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

时间:2024-07-09 18:35: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7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


  《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已经2002年11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 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24日起施行。


市长 孙清云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 统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 ,依法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市、区县老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老年事业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区县财政部门应当将老年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老年 事业发展。
  鼓励社会各界为老年事业提供捐赠。
  第六条 赡养人必须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义务,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 必要的医疗费用。
  第七条 赡养人应当在精神上给老年人以慰藉,生活上给以照料,对未与赡养人同住的 老年人,赡养人应当经常问候、看望、照料。
  第八条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土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或者有损其健康的劳动。
  第九条 维护老年人婚姻自由的权利,支持单身老年人自由择偶结婚,对再婚老年人, 子女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并依法承担赡养义务。
  第十条 赡养人有保证老年人居住和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的义务,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 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公有住房,任何人不得侵占,需要改变产权关系和租赁关系的 ,应当征得老年人同意。
  第十一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不得拖欠、挪用。
  第十二条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民政部门应当及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民政部门应当给予补助。
  第十三条 农村老年人的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的,乡镇 人民政府应 当将其纳入“五保”供养范围。
  第十四条 农村应当将集体未发包的部分土地、山林、果园、水面、荒坡、滩涂等作为 养老基地,也可以兴办其它经济实体,收益用于老年人养老。
  第十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采取各种投资形式兴 建老年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老年福利设施。
  各级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事业。
  第十六条 加强社区建设,开展为老服务,提倡、鼓励青少年和其他志愿者义务扶助老 年人。
  第十七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积极为老年人办理医疗保险。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实行老年人优先就医制度,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等便利 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康复等服务项目。
  第十八条 文化、教育、体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和指导社区开展老年人文化 、教育、体育活动,帮助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健康水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辟老年人活动场 所,组织老年人参加活动,为老年人生活、保健提供服务。
  第十九条 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需要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 ,法律援助中心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
  第二十条 本市老年人凭老年优待证件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农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
  (二)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半价游览兵马俑、华清池、
秦陵以及市、区县所属其他旅游景点,免费使用收费公厕;
  (三)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200路以内公
交车不含中巴、出租车 ,免费游览兵马俑、华清池、秦陵以及市、区县所属其他旅游景 点,半价游览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就医免 缴挂号费;
  (四)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保健补贴。
  第二十一条 外地市来西安旅游、探亲的老年人,凭原居住地优待证享受第二十条第(二)、(三)项的优待。
  第二十二条 市老龄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发放或者换发老年人优待证件。
  第二十三条 赡养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构成 民事侵权或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拖欠、挪用老年人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医疗费用的,由其上级 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给予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二十五条 有关单位违反本办ü娑ǖ模衫狭涔ぷ骰乖鹆钕奁诟恼馄诓桓牡? ,由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24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03号)
现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第十九条作如下修改:
第(一)项修改为:“私刻票据专用章,伪造、印制收费票据的,销毁其私印、伪造的票据和票据专用章,并处以违法款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二)项修改为:“未经批准而征收基金和集资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三)项修改为:“超范围收费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无票据或不使用规定票据收费的,没收违法款额,并处以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
第(四)项修改为:“擅自买卖、转让、转借、代开、销毁、涂改、丢失票据的,收缴和停止供应票据,责令停止收费并处违法款额15%至30%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情节严重的移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删去第二款。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在《山西政报》上重新发布。

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

(1995年3月30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1997年11月14日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制止乱收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收费单位)为加强社会、经济、技术和资源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开具的收款凭证适用本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征收各种基金、无偿社会集资,注册登记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向会员收取的会费收据,以及单位往来和单位内部结算凭证的管理也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以下简称收费票据),是指收费单位按规定收取费用时向付款方开具的收款凭证。
第四条 财政部门是收费票据的制定、发放、监督、管理机关。各收费单位收费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收费票据除国家统一规定外,由省财政部门统一规定样式。
行政事业性收费通用票据、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均由省、市(地)两级财政部门分别印制和发售;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和发售,也可由省财政部门委托有关省直主管部门印刷和发售。收费金额上交省级的,票据由省财政部门直接发售给省级有关征收部门;
收费金额省、地、县分成或应留地县的,票据由市(地)财政部门会同征收部门到省财政部门购买。各县的收费、收款票据由县财政部门会同征收机关到市(地)财政部门集中购领后发售。
财政部门在印制票据时,票头统一套印山西省财政厅票据专用章或本地市财政部门票据专用章。
第五条 下列情况不得使用财政部门制发的收费票据:
(一)从事生产、经营、销售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以及从事其他活动取得的应税收入;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税收入;
(三)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专项资金;
(四)按国家有关规定应纳入发票管理范围的各种票据。
第六条 收费票据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收费单位不得混用收费票据。不得将收费收据用于行政事业性收费,也不得将收费票据用于收款。
第七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分通用票据和专用票据。
通用票据适用于国家和省确定的一般性收费项目。
专用票据适用于全省专业性特定收费,专用票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联式或单联式定额票据和非定额票据。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分收款收据和内部结算收款收据。
收款收据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内部刊物、资料、书籍等按工本费收取的费用和社会团体交纳的会费等。
内部结算收款收据适用于单位向职工收取的水、电、气费、房租、食堂管理费、差旅费等内部的往来结算。使用内部结算收款收据收取的费用属代扣、内部结算、待垫款项,不计入单位收入,不属于预算外资金,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第九条 购买票据的单位,须实行财务独立核算,有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
非独立核算单位和收费机构使用票据,一律由主管单位的财务机构统一向财政部门购买。
第十条 收费单位到财政部门购买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须持省物价部门或省物价部门委托的市(地)、县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或财政部批准建立基金或集资的文件,财政部门审查符合规定后,发给票据购买证。所有单位均须凭证购买票据,财政部门对票据购买证和票据收取工
本费。工本费的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一条 使用收费票据的单位,须在收费票据上加盖收费单位财务或收费专用章。
第十二条 收费单位使用收费票据(内部结算收款收据除外)收取的资金,应分别纳入预算内或预算外管理。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资金按规定交入国家金库;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按规定实行财政专户储存。
第十三条 负责制发和管理票据的财政部门及使用票据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票据内部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责、专帐、专库(柜)管理,严格发放、领用、结存和核销手续。
第十四条 收费单位每使用完一本票据,须按规定在封面上填收费时间、金额、票据起讫号码,并加盖经手人印章后,交单位财务机构审核。财务机构在下次购买票据时,应在票据购买证如实填写票据使用、结存和收款金额以及上交财政专户等情况,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在票据购买证
上填写核销日期并加盖财政部门专章和核销人印章,方可再购买票据。
第十五条 凡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票据上未套印财政部门票据专用章、未加盖收款单位财务或征费专用章而收费的,付款单位或个人有权拒付款项。付款单位和财会人员,对不合法的票据,不得作为报销和结算凭证。
第十六条 票据保存期限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到期列册上报主管部门审核,经财政部门核准后予以销毁。
第十七条 除财政部门指定、委托的印刷单位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印制收费票据。承印票据的单位,必须根据财政部门的批准证明及其所附的样式、数量印制。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须建立健全票据稽查制度,对票据的使用、管理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年度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印制、购买、填开、保管票据的情况;
(二)凭以报销、记帐的票据的合法性;
(三)票据有关的其他凭证、资料。
印制、使用票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财政部门分别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或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私刻票据专用章,伪造、印制收费票据的,销毁其私印、伪造的票据和票据专用章,并处以违法款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二)未经批准而征收基金和集资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三)超范围收费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无票据或不使用规定票据收费的,没收违法款额,并处以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四)擅自买卖、转让、转借、代开、销毁、涂改、丢失票据的,收缴和停止供应票据,责令停止收费并处违法款额15%至30%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五)不按规定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由财政部门通知开户银行直接划转财政专户,并处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
(六)混淆使用各种票据,不按期报送会计报表或不按规定提供有关报表、资料、证件以及不接受财政部门监督检查或擅自核销票据的,收缴和停止供应票据。
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承印票据、将票据印刷业务委托、转让或超过审批印制数量的,取消指定印刷单位资格,赔偿全部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在进行处罚时,应先开据处罚通知书。处罚通知书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使用票据的行为都可以向各级财政部门举报,财政部门对举报者可根据情况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第二十二条 外省或中央驻本省的行政事业单位须购买收费票据的,驻省城的单位到省财政部门直接办理有关手续,所取得的收费收入在省财政部门专户储存管理;驻省城以外单位,到当地财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所取得的收费收入在当地财政部门专户储存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1月14日

关于再保险业务安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再保险业务安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

保监发〔2007〕112号


各保险公司: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风险防范任务日益艰巨。作为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散的主渠道,再保险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再保险市场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再保险接受人的偿付能力、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分出公司的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影响重大。为贯彻落实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保险业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提高保险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保险市场又快又好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再保险分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对再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分出公司应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每年审核公司的再保险计划,建立科学的再保险业务评价标准,对包括再保险风险在内的风险状况进行检查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建立识别、评估和监控风险的机制。

  (二)分出公司应按照公司的再保险战略制定清晰的政策和程序,审慎选择再保险接受人,科学制订再保险方案,评估再保险业务的安全性,并定期审核每一份合约再保险合同。

  (三)分出公司的总精算师应切实履行其制定或参与制定再保险制度、审核或参与审核再保险安排计划的职责。尚未建立总精算师制度的分出公司,由其精算责任人暂时代行上述职责。

  (四)分出公司不是独立法人机构的,应在总公司的授权下,严格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内控执行力,规范分公司再保险业务管理操作。

  二、再保险分出公司选择再保险接受人,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在订立签署再保险合同时,除核保险、航天保险外,合约再保险业务的首席接受人或合约再保险业务的最大份额接受人应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或者最新财务实力评级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保险机构:

  1、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评级应不低于A-;

  2、A.M.BEST评级应不低于A-;

  3、穆迪(Moodys)评级应不低于A3;

  4、惠誉(Fitch)评级应不低于A-。

  在订立再保险合同时,除核保险、航天保险外,合约再保险业务的其他再保险接受人应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或者最新财务实力评级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保险机构:

  1、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评级应不低于BBB;

  2、A.M.BEST评级应不低于B++;

  3、穆迪(Moodys)评级应不低于Baa;

  4、惠誉(Fitch)评级应不低于BBB。

  (二)除核保险、航天保险外,再保险接受人的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并且当合约再保险业务的首席接受人或合约再保险业务的最大份额接受人为非专业再保险机构时,其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

  (三)再保险接受人的偿付能力应当符合公司注册地监管当局关于偿付能力的有关规定,再保险分出公司应及时了解再保险接受人的偿付能力状况。

  (四)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起期的前2个会计年度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在再保险合同的存续期内,如再保险接受人的财务实力评级连续3年低于本通知要求时,分出公司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

  四、本通知第二条所称再保险接受人均指独立法人机构,如再保险接受人为分支机构,则其总公司应符合本通知上述有关要求。

  五、本通知适用于自2008年1月1日及此后起期的再保险合同以及转分保合同。

                    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