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海南省船舶港务费征收办法

时间:2024-06-25 13:20: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船舶港务费征收办法

海南省政府


海南省船舶港务费征收办法
海南省政府



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地方港口的港航监督和安全管理,做好船舶港务费征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沿海港口费收规则》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所有进出我省港航监督部门所辖沿海、内河港口的船舶(包括外国、港、澳、台船舶),均应缴纳船舶港务费。本办法第三条规定免征的船舶除外。
第三条 下列船舶免征船舶港务费:
(一)遇难避难船;
(二)特殊公务船,即非营运的军事、公安、边防、海关、检疫,科学考察船舶、体育船、板、筏;
(三)捕鱼船;
(四)港内工作船,包括公共事业性的环卫船、非营业性的供水供油船,纯属港务作业的驳船以及其他辅助船;
(五)运费收入在应缴纳船舶港务费二倍以下而能提供证明的船舶;
(六)空船。
遇难避难船恢复正常营运、特殊公务船、捕鱼船、港内工作船从事经营性运输和经营性作业,不予免征船舶港务费。
第四条 船舶港务费由海南省港航监督局及其下属的各港航监督部门负责征收,或者由省港航监督局委托单位代收。
第五条 船舶港务费的计费单位为净吨(无净吨的按载重吨,下同),马力,立方。
排筏按立方计征;拖轮按马力计征;货轮执行拖带任务时,无论本身是否装货均按马力计征;其余船舶,按净吨计征。
第六条 船舶港务费分别情况按航次或者按月征收。在港区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国内作业船舶、渡车船、客运船、旅游船、拖轮等,按月征收船舶港务费,其余船舶均按航次征收。
第七条 按航次征收船舶港务费的执行下列收费标准:
(一)国内船舶航行于国内航线的,每进港或出港一次,征收船舶港务费每净吨(马力、立方米)二角;航行于国际航线(含港澳台地区)的,每进港或出港一次,各征收船舶港务费每净吨(马力、立方米)三角五分。
(二)外国、港澳台船舶,每进港或出港一次,各征收船舶港务费每净吨(马力、立方米)四角五分。
按月征收船舶港务费的,均以每月每净吨(马力、立方米)二元的标准计征。
第八条 境内国营专业运输、集体所有制运输单位所属船舶可以现金或者支票方式缴纳船舶港务费。其余船舶一律以现金缴纳。收费单位应当将加盖收款章和经手人印章并注明日期的收据,交付款船方保管备查。
第九条 船舶港务费是用于水上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规费。各征收单位应当逐月将收取的船舶港务费上交省港航监督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监督下,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条 各级港航监督部门在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时,应当查验船舶是否已缴纳船舶港务费。发现漏交的,应当予以追补,拒不补交的,视情节处以应当交费额一至二倍的罚款,或者扣留牌证。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船舶”,包括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
第十二条 出入本省港航监督部门所辖水库区的船舶,适用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军用码头征收船舶港务费,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本省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1989年9月30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7〕88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广泛深入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广泛深入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对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表彰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四条 清洁生产表彰奖励的组织实施工作,由省经济委员会负责。

  省经济委员会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和有关技术专家组成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清洁生产表彰奖励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实施清洁生产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

  (二)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人员;

  (三)在推行清洁生产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第六条 受表彰奖励的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被评定为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或者国家级清洁生产先进单位;

  (二)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大部分高费方案已经实施,节约、降耗、减污、增效成效显著;

  (三)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实效。

  第七条 受表彰奖励的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和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中有重大成果;

  (二)在解决清洁生产技术瓶颈制约方面有重大突破;

  (三)在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中有重大发明创造;

  (四)在推广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八条 各州、市经济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行业专家,组成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工作机构,负责遴选、上报省人民政府表彰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推荐名单,并提供相关申报材料。

  中央驻滇企业和省属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推荐。

  第九条 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考核委员会对各州、市推荐报请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清洁生产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评审后,提出表彰方案和名单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受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对象,分别冠名为“云南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先进单位”、“云南省清洁生产先进个人”。

  第十一条 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 表彰奖励的先进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名额将根据当年清洁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绩效水平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 各州、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暂行规定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政办发〔2003〕137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暂行规定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档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根据《教育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建立
  第一条 市、县(区)两级必须建立教育事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对改制教育机构的投入。
  第二条 市、县(区)分别在财政部门开设教育事业发展资金专户,实行单独核算。
  二、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筹集
  第三条 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
  1.各级财政对改制教育机构改制前的经费投入,列入教育发展资金,并逐年增长,增幅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幅;
  2.改制教育机构置换资金,除了用于补缴改制前教育机构所欠的职工社会保险费外,全部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资金;
  3.社会对教育事业捐助资金中,无捐助方向的均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资金。
  三、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使用
  第四条 教育事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对公办民营、公办民助、股份制等各类改制教育机构的投入;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对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质量提高的教育机构进行奖励。奖励范围:
  1.新改建扩建校舍达一定规模的教育机构;
  2.经国家、省、市级评估验收后获得示范学校、星级学校称号的教育机构;
  3.办学成绩突出,当年超额完成招生、升学任务的教育机构;
  4.支持教职工参加进修培训,取得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达到一定数量的教育机构。
  第五条 凡在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综合考评中,成绩优秀或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的,根据考核排名和表彰级别给予奖励。
  四、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的管理
  第六条 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由各级财政统一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改制教育机构各项收费性收入要全部用于学校自身发展,任何部门不得任意平调挪用。
  第七条 市、县(区)建立由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成员单位组成的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管理小组,统筹负责奖励项目审查和资金安排。
  第八条 奖励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由教育部门提出具体建议方案和用款计划,并负责项目实施的审查验收;奖励资金需经教育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核拨到项目单位;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监督。
  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03年12月1日执行。



二OO三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