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湘潭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2 07:53: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3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湘潭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


湘潭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
《湘潭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余爱国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湘潭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物业保修期满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维护物业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79号)及国家建设部、财政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21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城区范围内两个以上产权人的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其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共用部位是指房屋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物业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住房销售价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用具、消防设施、煤气液化气管道、锅炉、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第四条 市财政局和市房产管理局应当制定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计划报批管理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审计监督制度以及业主查询和对账制度。市房产管理局负责监督本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五条 维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业主决策、专款专用、政府监管、按栋建账、核算到户的管理原则。
第六条 维修资金属业主所有,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中型维修和更新、改造。
第七条 首期维修资金按以下规定缴纳:
(一)出售的公有住房属多层住宅的由售房单位在售房款中提取20%、属高层住宅的提取30%,该部分维修资金属售房单位所有。
(二)多层住房出售时,由购房人按购房款2%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纳;高层住房或设有电梯的多层住房出售时,由购房人按购房款3%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纳。售房单位代为收取的维修资金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不计入住宅销售收入。
(三)拆迁安置实行房屋产权调换时,安置多层房屋的按安置房评估价的2%、安置高层房屋的按安置房评估价的3%由被拆迁人向拆迁人缴纳。拆迁人代为收取的维修资金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
(四)其他物业和整栋住宅中的非住宅物业按照同类型住宅维修资金缴纳标准进行归集。
(五)开发建设单位的自用物业参照同类物业价格按本条第(二)项规定缴纳维修资金。
第八条 售房单位在售房时或拆迁人在安置房屋时应代为收集首期维修资金。
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应按本办法规定足额缴纳维修资金,并向购房人收取个人缴纳维修资金部分。
销售商品住房的售房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向市房产管理局提交维修资金归集方案。
拆迁人在办理拆迁许可证时,应向市房产管理局提交维修资金收取方案。
以上单位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前,须将归集的首期维修资金移交给市房产管理局代管。
第九条 维修资金的管理在业主委员会成立前,物业维修资金由市房产管理局代管;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可根据业主大会的决议将维修资金移交给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大会决定委托的其他单位代管,未决定移交的,由市房产管理局继续代管。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单位代管物业维修资金应当签订委托合同,并报市房产管理局备案,同时应定期接受市房产管理局和业主委员会的检查与监督。
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维修资金应由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双方负责人同时到市房产管理局办理移交手续。办理移交手续应提交下列资料(业主大会决定委托其他单位代管的,参照本条执行):
(一)业主大会决议;
(二)委托合同;
(三)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
(四)物业服务企业授权委托书和经办人身份证明;
(五)银行账号。
第十条 由市房产管理局代管物业维修资金的,市房产管理局应当委托专业银行(以下简称“受托银行”)办理维修资金存储业务。受托银行应当完善物业维修资金账户的设立、储存、使用、查询等手续。维修资金代管单位和受托银行应当建立维修资金公示和查询制度。
市房产管理局代管的维修资金应当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一条 维修资金闲置时,除可用于购买国债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外,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 维修资金自存入维修资金专户之日起,按规定计息,维修资金利息净收益转作维修资金滚存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物业保修期内不得使用维修资金。维修资金的使用,由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使用计划和方案,经业主委员会提交业主大会审议批准后或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签字同意后实施。维修资金由市房产管理局代管的,由市房产管理局核定划拨,符合本办法规定使用条件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核定划拨。
第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成立前,需使用维修资金的,由售房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提出使用方案,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签字同意后,由市房产管理局核定划拨。
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出现需紧急维修的情况,不及时维修将严重影响业主利益或房屋安全的,业主委员会及时组织维修所发生的费用可在维修资金中列支。维修资金由市房产管理局代管的,经市房产管理局核实后拨付。
第十五条 使用维修资金,由业主按其拥有产权的房屋建筑面积分摊,每使用一次后应及时核算到户,在该户所缴纳的维修资金中扣减。
第十六条 维修资金不足首期归集的维修资金的30%时,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业主大会决定,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按业主所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续筹。续筹额应不低于首期归集的维修资金总额的70%。
第十七条 业主转让房屋所有权时,维修资金余额随着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原业主缴纳的维修资金剩余款,由物业受让人向原业主支付,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发生更换时,其代管的维修资金账目应当经业主委员会审核。需移交给新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办理移交手续。账户转移手续应当由双方交接之日起一个月内报送市房产管理局备案。
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维修资金。
维修资金代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维修资金或者造成维修资金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给予资助。业主可以用住房公积金中住房大修费用作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资金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 维修资金未委托市房产管理局代管的,由业主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制定本物业管理区域维修资金的管理制度,经业主大会通过后执行,并报市房产管理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商品住房在销售时,购房者与售房单位应当签定有关维修资金缴交约定。
第二十三条 非住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004年7月16日发布的《湘潭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6号)同时废止。


2005年度南京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奖励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安监局《2005年度南京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奖励办法》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5〕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安监局拟定的《2005年度南京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奖励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八月十一日

2005年度南京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奖励办法
(市安监局 2005年7月)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局面,特制定2005年度南京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奖励办法:

一、考评对象

与市政府签订《南京市200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的各区(县)政府、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牵头单位、产业(集团)公司和企业及其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专职安技干部。

二、考评内容

(一)单位考评内容:基础管理,伤亡事故,教育培训,职业卫生,特种设备。必备条件是: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各区(县)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达标率100%;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牵头单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个人考评内容: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决定的情况;完成本单位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情况;结合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

三、考评办法

由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及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委员会,负责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工作。考评委员会下设若干考评工作组,受考评委员会委托进行具体考评工作。

四、考评程序

(一)自评。各单位按照考评标准和指标要求进行自查自评,并向市考评工作组提交自我考评报告,填报《2005年南京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表》和《2005年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

(二)初评。由考评工作组在对各单位自评情况进行复查、核实的基础上,排出先进单位考评名次和先进个人名单报考评委员会。

(三)综合评定。市安全生产目标考评委员会参照各考核组的排序和分配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额,进行综合考评排序,提出奖励名单建议,报市政府审定。

五、奖励名额、标准及对象

(一)先进单位:奖励分三个等级,一等奖10名,奖励金额10000元;二等奖15名,奖励金额5000元;三等奖25名,奖励金额2000元。其中,市安监局、交通局、建工局、公安交管局、公安消防局按《2005年南京市安全生产专项目标责任状》明确的标准兑现奖惩。

奖励对象为区(县)政府、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牵头单位的主要领导、产业(集团)公司和企业的法人代表。奖金由市政府发放。

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分别按主要领导奖励标准的70%和50%予以奖励。奖金由单位自筹。

(二)先进个人:不超过120名,由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发给奖金500元。

六、本办法由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准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准则(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7〕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现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自2007年3月1日起实行。
  
附件: 1.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参考文本)
2.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适用于无保留意见的鉴证报告)(参考文本)
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适用于保留意见的鉴证报告)(参考文本)
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适用于无法表明意见的鉴证报告)(参考文本)  
5.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适用于否定意见的鉴证报告)(参考文本)  

  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二月二日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准则(试行)

   一、总则

(一)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以下简称所得税汇算鉴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二)所得税汇算鉴证是指,税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的信息实施必要审核程序,并出具鉴证报告,以增强税务机关对该项信息信任程度的一种业务。
  (三)在接受委托前,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鉴证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鉴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四)承接所得税汇算鉴证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企业所得税汇算鉴证项目;
  2.税务师事务所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税务师事务所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并出具书面鉴证报告;
  4.与委托人协商签订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见附件1)。
  (五)所得税汇算鉴证的鉴证对象是,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相关的会计资料和纳税资料等可以收集、识别和评价的证据及信息。具体包括:企业会计资料及会计处理、财务状况及财务报表、纳税资料及税务处理、有关文件及证明材料等。
  (六)税务师事务所运用职业判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时,应当符合适当的标准。适当的评价标准应当具备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和可理解性等特征。
  (七)税务师事务所从事所得税汇算鉴证业务,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有计划地实施必要的审核程序,获取与鉴证对象相关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并及时对制定的计划、实施的程序、获取的相关证据以及得出的结论作出记录。在确定证据收集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体现重要性原则,评估鉴证业务风险以及可获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对委托事项提供合理保证。
  (八)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按照税法及其有关规定开展所得税汇算鉴证业务,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业务准则。

   二、收入的审核

(一)收入审核的基本方法
  1.评价收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取得或编制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及有关申报表等核对。
  3.了解纳税人各类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及其业务项目的合理性和经常性。
  4.初步评价与计算企业所得税相关的各个税种税目、税率选用的准确性。
  5.查明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在收入确认上的差异。
  (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审核
  1.收入的确认依产品销售或提供服务方式和货款结算方式,按以下几种情况分类确认:
  (1)采用直接收款销售方式的,应于货款已收到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并已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交给购货单位时,确认收入的实现。结合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审核委托单位是否收到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发票账单和提货单是否已交付购货单位。应注意有无扣压结算凭证,将当期收入转入下期入账,或者虚开发票、虚列购货单位,虚记收入,下期予以冲销等情形。
  (2)采用预收账款销售方式的,应于商品已经发出时,确认收入的实现。结合预收账款、存货等科目,审核是否存在对已收货款并已将商品发出的交易不入账、转为下期收入等情形。
  (3)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应于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并已将发票账单提交银行、办妥收款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结合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审核是否发货,托收手续是否办妥,托收承付结算回单是否正确,是否在发货并办妥托收手续当月作收入处理。
  (4)委托其他单位代销商品、劳务的,应结合存货、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审核是否在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并按税法规定作收入处理。
  (5)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审核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作收入处理,是否存在不按合同约定日期确认收入不入账、少入账、缓入账的情形。
  (6)长期工程合同收入,应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审核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并核对应计收入与实计收入是否一致。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形。
  (7)采用委托外贸代理出口方式的,应于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发运凭证和银行交款凭证时,确认收入的实现。重点审核有无代办发运凭证和银行交款单,是否存在不按发运凭证或银行交款凭证确认收入的情形。
  (8)对外转让土地使用权和销售商品房的,应于土地使用权和商品房已经移交,并将发票结算账单提交对方时,确认收入的实现。采用按揭方式销售的,审核是否按相关规定确认收入和交纳税金,即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9)对于向客户收取的一次性入网费用,如有线电视入网费、城市供热供水接网费、管道燃气入网费,审核是否按有关规定确认收入。
  (10)对于企业取得的会员制会籍收入,审核入会者在入会后是否接受企业其他商品或服务而确定会籍收入,是否全额或分期计入收入。
  2.验证应税收入在不同税目之间、应税与减免税项目之间是否准确划分,是否存在高税率的收入记入低税率的收入情况。
  3.截止性测试:审核决算日前后若干日的出库单(或销售发票、账簿记录),观察截至决算日止销售收入记录是否有跨年度的情形。
  4.审核企业从购货方取得的价外费用是否按规定入账。
  5.审核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业务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整,相关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确认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计算和税务处理是否正确。重点审核给予关联企业的销售折扣与折让是否合理,是否有利用折让和销售折扣而转利于关联单位等情形。
  (三)其他业务收入的审核
  1.其他业务收入依销售方式按以下情况确认:
  (1)材料销售的收入,应于货款已收到,并已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交给购货单位时,确认收入的实现。结合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审核有无扣压结算凭证,将当期收入转入下期入账,或将当期未实现的收入虚转为收入记账,在下期予以冲销等情形。
  (2)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应于企业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的实现。重点审核代销清单的开出日期、商品的数量及金额的正确性。
  (3)包装物出租收入,应于企业收到租金或取得收取租金的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重点审核发票账单和包装物发货单是否已交付租赁包装物单位,有无扣压结算凭证,将当期收入转入下期入账,或将当期未实现的收入虚转为收入记账,在下期予以冲销等情形。
  (4)审核包装物押金收入,有无逾期未返还买方,未按规定确认收入的情形。
  2.抽查大额其他业务收入的真实性。
  3.对经常性的其他业务收入,从经营部门的记录中审核其完整性。
  4.审核其他业务收入计价的合理性,查明有无明显转利于关联公司或截留收入;跟踪了解市场价格及同行业同期水平,判断计价是否合理。
  5.审核其他业务收入涉及的相关各个税种是否及时申报足额纳税。
  (四)补贴收入的审核
  1.审核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2.审核按销量或工作量及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取得的补贴收入、销量或工作量计算是否准确、定额是否符合规定、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审核企业从购货方取得的价外费用是否按规定入账。
  4.审核企业取得减免税或地方性财政返还、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是否按规定入账。
  (五)视同销售收入的审核
  1.视同销售是指会计核算不作为销售,而税法规定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
  2.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的,重点审核是否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3.采用还本方式销售的,重点审核是否按货物的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4.采用以物易物方式销售的,重点审核以物易物的双方是否都作购销处理。
  5.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的,重点审核是否分解为销售、购入处理。
  6.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返利、返点及进场费、上架费等,是否按规定冲减成本及进项税金或确认收入和交纳税金。
  7.审核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材料、自产、委托加工产品,是否按税收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并缴纳相关税金。
  8.审核将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是否按税收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并缴纳相关税金。
  9.审核纳税人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留归企业的材料,是否按规定确认收入。
  10.审核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六)投资收益的审核
  1.根据“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明细账与有关凭证及签订的投资合同与协议,审核纳税人对外投资的方式和金额,了解该企业对投资单位是否拥有控制权,核算投资收益的方法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2.根据“长期投资”、“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明细账及有关凭证,评估确认资产价值与账面净值的差额是否计入收益。
  3.根据“长期投资”明细账,审核企业发生的债券溢价或折价是否在存续期间分期摊销,摊销方法及摊销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有无不按规定摊销调整当期收益的情形。
  4.根据“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等明细账及其他有关资料,审核纳税人已实现的收益是否计入投资收益账户,有无利润分配分回实物直接计入存货等账户,未按同类商品市价或其销售收入计入投资收益的情形。
  5.审核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所取得价款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是否计入投资收益,有无挪作他用的情形。
  6.审核纳税人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或向投资方分配,是否按销售和投资或销售和分配处理。
  7.审核纳税人对外投资是否按规定记账,收回的投资收益是否入账,确认对外投资收益金额的准确性。
  (七)营业外收入的审核
  1.结合固定资产科目,审核固定资产盘盈、清理的收益是否准确计算入账。
  2.结合存货、其他应付款、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科目,审核是否存在营业外收入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的情况。
  3.审核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转让的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
  4.审核营业外收入是否涉及需申报增值税或营业税的情况。
  5.审核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收到补价一方所确认的损益的正确性。
  6.审核罚款净收入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纳税人是否将内部罚款与外部罚款区别,是否将行政处罚与违法处罚区别。
  (八)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的审核
  1.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是指,会计核算不作收入处理,而税法规定应确认收入的除视同销售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
  2.审核企业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应付未付的三年以上应付账款及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其他应付款确认收入。
  3.审核企业债务重组收益,是否将纳税人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非现金资产金额、股权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收入。
  4.审核企业接受捐赠是否按税法有关规定将有关货币性资产及非货币性资产确认收入。
  5.审核企业是否将因改组改制或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按规定确认收入。
  6.审核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是否按规定并入总收入,是否发生了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的情形。
  7.审核企业取得的保险无赔款优待,是否按税法有关规定确认为收入。
  8.审核其他除视同销售收入之外税法规定应确认的收入。

   三、成本费用的审核

(一)成本费用审核的基本方法
  1.评价有关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相关成本费用明细表,复核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有关的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及有关的申报表等核对。
  3.审核成本费用各明细子目内容的记录、归集是否正确。
  4.对大额业务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审核有无少计或多计业务支出。
  5.审核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间在成本费用确认上的差异。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核(以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为例)
  1.审核明细账与总账、报表(在产品项目)是否相符;审核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及其有关原始凭证,确认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经营成本口径是否一致。
  2.获取生产成本分析表,分别列示各项主要费用及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将其与预算数、上期数或上年同期数、同行业平均数比较,分析增减变动情况,对有异常变动的情形,查明原因,作出正确处理。
  3.采购成本的审核。
  (1)审核由购货价格、购货费用和税金构成的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
  (2)审核购买、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各项应缴税款是否完税并计入存货成本。
  (3)审核直接归于存货实际成本的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采购费用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材料费用的审核。
  (1)审核直接材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
  ——审核“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有关内容、数据,与对应的“材料”类账户贷方内容、数据核对,并追查至领料单、退料单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凭证资料。
  ——实施截止性测试。抽查决算日前后若干天的领料单、生产记录、成本计算单,结合材料单耗和投入产出比率等资料,审核领用的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将不属于本期负担的材料费用计入本期生产成本,特别应注意期末大宗领用材料。
  (2)确认材料计价是否正确。
  ——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了解计价方法,抽查材料费用分配表、领料单等凭证验算发出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计算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抽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及有关的领料单等凭证,验证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差异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3)确认材料费用分配是否合理。核实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是否真实,分配方法是否恰当。
  5.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核。
  (1)抽查有关凭证,审核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否正确。
  (2)审核辅助生产费用是否在各部门之间正确分配,是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准确计算该费用的列支金额。
  6.制造费用的审核。
  (1)审核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2)审核当年度部分月份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
  (3)必要时,应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性测试。
  (4)审核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必要时,应重新测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并调整年末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
  (5)获取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对,确认全年制造费用总额。
  7.审核“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并与领料单相核对,以确认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是否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当期用于连续生产的外购消费品的价款数及委托加工收回材料的相应税款数是否正确。
  8.审核“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借方红字或非转入产成品的支出项目,并追查至有关的凭证,确认是否将加工修理修配收入、销售残次品、副产品、边角料等的其他收入直接冲减成本费用而未计收入。
  9.在产品成本的审核。
  (1)采用存货步骤,审核在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正确。
  (2)审核在产品计价方法是否适应生产工艺特点,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
  ——约当产量法下,审核完工率和投料率及约当产量的计量是否正确;
  ——定额法下,审核在产品负担的料工费定额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并将定额成本与实际相比较,差异较大时应予调整;
  ——材料成本法下,审核原材料费用是否在成本中占较大比重;
  ——固定成本法下,审核各月在产品数量是否均衡,年终是否对产品实地盘点并重新计算调整;
  ——定额比例法下,审核各项定额是否合理,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健全。
  10.完工产品成本的审核。
  (1)审核成本计算对象的选择和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恰当,且体现一贯性原则。
  (2)审核成本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否体现受益性原则。
  (3)确认完工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正确。
  (4)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及构成项目有无异常变动,结合在产品的计价方法,确认完工产品计价是否正确。
  11.审核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应参照相关会计制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三)其他业务支出的审核
  1.审核材料销售成本、代购代销费用,包装物出租成本、相关税金及附加等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内容是否正确,并与有关会计账表核对。
  2.审核其他业务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并作出相应处理。
  (四)视同销售成本的审核
  1.审核视同销售成本是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视同销售收入数据的口径一致。
  2.审核企业自己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是否按税法规定作为完工产品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3.审核企业处置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是否按税法规定将实际取得的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4.审核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留归企业的材料,是否按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计算销售成本。
  (五)营业外支出的审核
  1.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税收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重点审核:
  (1)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2)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3)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的有赔偿部分;
  (4)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
  (5)各项赞助支出;
  (6)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7)为被担保人承担归还所担保贷款的本息;
  (8)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按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
  (1)审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非正常盘亏、毁损、报废的净损失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保险赔偿后的余额是否已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2)审核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失,是否已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3)审核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经过税务机关认定审批。
  (4)审核捐赠是否通过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数额是否超过税法规定限额。
  (5)审核企业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是否扣除了已经赔偿的部分。
  3.审核大额营业外支出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税前扣除规定的要求。
  4.抽查金额较大的营业外支出项目,验证其按税法规定税前扣除的金额。
  5.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将自产、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赠送他人等视同销售行为是否缴纳相关税金。
  (六)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成本费用的审核
  1.审核资产评估减值等其他特殊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是否已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2.审核其他需要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事项。
  (七)销售(营业)费用的审核
  1.分析各月销售(营业)费用与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对异常变动的情形,应追踪查明原因。
  2.审核明细表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销售(营业)费用的范围及其有关规定。
  3.审核企业发生的计入销售(营业)费用的佣金,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审核从事商品流通业务的企业购入存货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购货费用按税法规定计入营业费用后,是否再计入销售费用等科目重复申报扣除。
  5.审核从事邮电等其他业务的企业发生的营业费用已计入营运成本后,是否再计入营业费用等科目重复申报扣除。
  6.审核销售(营业)费用明细账,确认是否剔除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外地运杂费、向购货方收回的代垫费用等。
  7.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应按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出的问题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八)管理费用的审核
  1.审核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2.审核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列支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并确认计算该项支出金额的准确性。
  3.审核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剔除了向其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
  4.审核计入管理费的总部经费(公司经费)的具体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金额是否准确。
  5.审核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关凭证和证明材料是否齐全。
  6.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应按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九)财务费用的审核
  1.利息支出的审核参见纳税调整审核中利息支出的审核,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在利息支出审核表中。
  2.审核利息收入项目。
  (1)获取利息收入分析表,初步评价计息项目的完整性。
  (2)抽查各银行账户或应收票据的利息通知单,审核其是否将实现的利息收入入账。期前已计提利息,实际收到时,是否冲转应收账款。
  (3)复核会计期间截止日应计利息计算表,审核其是否正确将应计利息收入列入本期损益。
  3.审核汇兑损益项目。
  (1)审核记账汇率的使用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抽样审核日常外汇业务,审核折合记账本位币事项的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3)抽查期末(月、季或年)汇兑损益计算书,结合对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对外结算的外币债权债务项目,审核计算汇兑损益项目的完整性、折算汇率的正确性、汇兑损益额计算的准确性、汇兑损益会计处理的适当性。
  4.抽查金额较大的手续费或其他筹资费用项目相关的原始凭证,判断该项费用的合理性。
 
  四、资产及负债的审核

(一)货币资产的审核
  1.评价有关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审核货币资金日记账,并与总账、明细账核对确认余额是否相符。
  3.获取截止日银行存款对账单及决算日银行存款调节表,复核并分析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核。
  4.函证银行存款户(含其他存款户,如外币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的年末余额(含零余额)。
  5.审核银行存款对账单。对金额较大的收支业务,应审核其原始凭证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会同会计主管人员盘存库存现金,获取库存现金盘点表和现金证明书。
  7.审核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记账汇率的确认及汇兑损益的计算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8.进行货币资金收支的截止性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跨期事项。
  9.获取货币资金收支明细表,与有关的收入、费用、资产项目的金额勾稽核对。必要时,应抽查相关凭证,以佐证货币资金的金额是否正确,与相关记录是否一致。
  10.抽查银行存款日记账部分记录和往来账、费用账、收入明细账等。
  (二)存货的审核
  1.评价有关存货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确认存货的总体合理性,对于重大或异常的变动予以关注,应查明原因,作出正确处理。
  3.根据存货盘点表中各存货大类的合计数,与相应的总分类账户余额核对。
  4.确认存货决算日结存数量。
  (1)对企业已盘点存货数量实施抽查。
  (2)获取盘点汇总表副本进行复核,并选择金额较大、收发频繁等存货项目作为重要的存货项目,与永续盘存记录核对。
  (3)获取并审核存货盘点计划及存货盘点表,评价存货盘点的可信程度。
  ——重大盈亏盘点事项是否已获得必要解释。
  ——盈亏盘点事项税务处理是否正确并已获批准。
  ——盈亏盘点事项账务调整是否已及时入账,非正常损失的外购货物及产成品、在产品所耗用的外购项目的进项税额是否按规定转出。
  ——选择重要的存货项目,适当时日进行实地盘点,并进行倒轧调节测试;测试时,应获取有关存货项目决算日与盘点日之间增减变动的全部会计记录。
  5.购发货实行截止性测试。
  (1)在存货明细账中选择决算日前后若干天的收发记录,审核购货发票与存货验收报告、销货发票与存货发出报告、记账凭证所列存货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是否一致;收发货日期与入账日期是否一致。
  (2)调整重大跨年度存货项目及其金额。
  6.存货计价的审核。
  (1)选择重大存货项目进行计价测试,对于发现的计价错误应予以调整。
  (2)原材料及外购商品计价的审核。
  ——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存货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
  ——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存货明细账、存货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并审核成本差异的正确性及差异分摊的合理性。
  (3)在产品与产成品计价的审核。
  ——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存货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
  ——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存货明细账、存货成本差异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并审核成本差异计算的准确性及差异分摊的合理性。
  7.在途材料计价的审核。
  (1)核对材料采购总账与明细账余额的合计数。
  (2)抽查组成材料采购明细账余额的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购货发票并审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
  (3)对货已到并应入库但发票未到的材料,审核其暂估价格金额的合理性,并审核是否错误估计抵扣进项减少当期应纳税额。
  8.审核委托加工材料账户余额的正确性。
  (1)获取金额较大的委托加工业务合同及客户有关委托加工业务政策的资料。
  (2)核对委托加工材料总账与明细账余额的合计数。
  (3)从委托加工材料明细账中抽查若干材料项目,追查至有关加工合同、发料凭证、加工费、运输费结算凭证、收料凭证等,并核对加工材料品名、数量及实际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对加工中金额较大的材料项目,应通过函证或赴现场实地审核。
  9.应通过函证,审核存放于企业外的存货数量与价格,或赴现场实地抽查,并获取该类存货的原始凭证,复核其计价的正确性。
  10.确认存货资产是否被充作担保,并获取相关的证明资料。
  11.与有关账户勾稽核对,并追查至有关资料、凭证,确认是否符合税务处理的有关规定。
  (1)审核存货类明细账的有关内容,重点审核“营业外支出”、“长期投资”、“应付股利”、“往来账款”等账户,确认相关项目是否属于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2)审核“产成品”、“半成品”明细账的有关内容,重点审核“在建工程”、“经营成本”、“经营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确认相关项目是否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3)审核外购存货类明细账的有关内容,重点审核“经营成本”、“经营费用”、“在建工程”、“免税产品的成本费用”、“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待处理财产损益”、“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制造费用-原材料损失”、“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损失”等账户,确认相关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4)审核自制消费品的“产成品”、“半成品”明细账的有关内容,重点审核“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奖励福利基金”、“长期投资”等账户,确认相关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5)结合“原材料”、“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材料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加工收入”、“生产成本”明细账,审核材料的去向和加工收入的来源,确认其相关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6)审核存货类明细账的贷方业务内容并追查至“往来账款”、“原材料”、“销售收入”明细账及原始凭证,确认以物易物、抵偿债务的存货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7)审核存货类借方红字或贷方非领用的业务内容,确认购进货物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8)审核应税消费品的“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等材料类明细账借方的内容并追查至有关的原始凭证,确认相关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9)审核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材料”明细账,并结合加工合同及原始凭证,确认相关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三)短期投资的审核
  1.评价有关短期投资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有价证券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类进行加计验算,并与总账及明细账核对一致。
  3.审核企业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
  (1)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3)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4)以非货币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4.审核企业短期投资在期末是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算投资金额。
  5.审核企业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在申报所得税时,是否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四)长期投资的审核
  1.评价有关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类进行加计验算。
  3.将长期投资明细表与长期投资明细账、总账核对,并对库存的股票和债券进行盘点。
  4.结合有关的文件及凭证,审核投资资产的所有权是否确属企业。
  5.对股票投资,审核认购股票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对应收的股利是否已单独记账。
  6.对债券投资,审核认购债券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应计利息是否已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
  7.对其他投资审核下列事项:
  (1)审核有关的法律性文件,确认会计记录中的财务数据与法律性文件及董事会纪要的授权批准是否相符。
  (2)投资作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递延投资损益)的处理是否正确。
  (3)审核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和货物以及自产应税消费品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8.审核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是否已按税法规定对会计上已按权益法计入的收益或损失进行纳税调整。
  9.审核本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查其变动的原因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核算收益或损失。
  10.对长期投资年末余额进行函证,或审核联营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
  11.获取联营公司当年度已审会计报表,审核其利润分配比例与投资比例是否一致。
  12.审核已收到长期投资收益的原始凭证,计算复核其金额及入账的正确性。
  13.审核长期投资合同及报表日后事项,以确认约定资本支出的存在及影响。
  14.审核投资于其他企业的投资收益计入(或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因投资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否也同样减少(或不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15.审核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在申报所得税时,是否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五)应收及预付账款的审核
  1.评价应收及预付账款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应收及预付款明细表与总账及明细账核对一致。
  3.将应收账款发生额与收入账、货币资金账进行对比分析,核对收入入账数的金额是否正确,与相关记录是否一致。
  4.必要时,向债务人函证应收、预付账款并分析函证结果。
  5.抽查对应账户,确认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分析对应账户异常的原因,并作出正确处理。
  6.审核应收账款相关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正确的税务处理。
  (六)应收票据的审核
  1.评价应收票据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采取下列审核步骤,确认应收账款及收入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获取决算日应收票据明细表,追查至应收票据明细账和票据并与有关文件核对。
  (2)实地检视库存票据,确认账实是否相符。
  (3)向票据持有人函证,确认审核日由他人保管的票据。
  (4)选择部分票据样本向出票人函证。
  (5)审核对应账户是否异常,分析原因并作出正确处理。
  3.验明票据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是否正确入账。
  4.审核票据贴现的处理及贴现利息的计算是否正确。
  (七)其他应收款的审核
  1.评价其他应收款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
  3.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账户余额,抽查其原始凭证,必要时进行函证,以确认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4.审核其他应收款明细账并追查至“货币资金”账户,核实其是否已收回或转销,对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应进一步分析其合理性。
  5.审核明细账内容,并适当抽查原始凭证,以确认该账户核算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范围。
  6.审核明细账,确认账务处理是否异常,若存在非同一客户往来科目的对冲或对应类、费用类科目,应进一步与相关账户核对,并调查有关的资料凭证,分析相关项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7.与相关账户核对,审核价外费用是否合并申报应缴纳的各项税收。
  8.查询、函证企业间的借款利息的处理是否正确。
  9.审核下年度期初的收款事项,确认有无未及时入账的情况。
  (八)待摊费用的审核
  1.获取待摊费用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
  2.对本年发生额较大的项目,应审核其合同、协议、原始单据并判断其合理性。
  3.审核是否有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项目已列入本账户中。
  4.验证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及各期摊销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九)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的审核
  1.获取应付账款/预收货款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相核对。
  2.初步确认所列客户的合同、订单及其支付项目是否按税法规定缴纳相关的税收。
  3.审核借方发生额与相关的资产或费用科目。
  4.审核合同、订货单、验收单、购货发票、客户对账单等有关附件及凭证,核对应付金额是否正确。
  5.审核结算日后应付账款的现金和银行支出会计记录,核实其支付或清算情况。
  (1)对于长期挂账的金额,应重点审核企业资产和相关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发生的呆账收益是否已按税法规定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2)审核非付款的借方发生额,确认是否存在以货物或劳务等方式抵债,而未计收入的情形。
  6.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函证应付账款/预收货款。
  7.实施应付账款截止性审核。
  (1)审核企业在结算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账时间的正确性。
  (2)审核结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的正确性。
  (3)审核结算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账时间的正确性。
  (4)审核结算日后的大额支付业务和负债借方发生额所减少的债务的正确归属时间。核对相关的发货记录或提供服务记录,审核预收账款转销是否及时、正确。对于长期的预收货款,应特别关注其是否存在不作或未及时作收入处理的情况。
  8.核对相关的发货记录或提供服务记录,审核预收账款转销是否及时、正确。未转销的预收货款,应特别关注其是否存在不作或未及时作收入处理的情况。
  9.审核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货款账户的记账汇率及汇兑损益计算的正确性。
  10.将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支付项目及金额与代扣代缴中报表进行核对,确认其是否正确地履行了代扣代缴义务。
  11.对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审核3年以上无法付出的应付账款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十)应付票据的审核
  1.获取应付票据及利息明细表,并与有关明细账、总账相核对。主要核对:
  (1)应付票据的期初余额;
  (2)本期增发与偿还票据金额;
  (3)应付票据的期末余额;
  (4)票据到期日;
  (5)利息约定(利息率、期限、金额)。
  2.审核有关附件及凭证,并核对会计记录。
  (1)审核企业现存的所有票据的副本,确认其内容与会计记录是否相符。
  (2)审核应付票据中所存在的抵押或担保契约,并在审核工作底稿中予以注明。
  (3)审核发行票据所收入现款的现金收据、汇款通知、送款簿和银行对账单。
  3.函证应付票据。对于应付债权人的重要票据,可对债权人发函予以证实。函证的内容包括:出票日、到期日、票面金额、未付金额、已付息期间、利息率以及票据抵押担保品等。
  4.复核应付利息是否足额计提,以及支付利息时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5.查明逾期应付未付票据的原因。
  (十一)应付债券的审核
  1.了解并评价有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应付债券明细表,并同有关的明细账、总账相核对。
  3.审核有关债券交易的原始凭证。
  (1)审核现有债券副本,确定其各项内容是否同相关的会计记录相一致。
  (2)审核发行债券所收入现金的依据、汇款通知单、送款登记簿及相关的银行对账单。
  (3)审核偿还债券的支票存根,并复核利息费用计算的正确性。
  (4)审核已偿还债券数额同应付债券借方发生额是否相符,如果发行债券时已作抵押或担保,还应审核相关契约履行情况。
  4.审核应计利息,债券折(溢)价摊销及其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5.必要时,直接向债权人及债券的承销人或包销人函证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
  (十二)预提费用的审核
  1.获取预提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账、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2.抽查大额预提费用的记账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确认其预提额及其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3.抽查大额预提费用转销的记账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确认其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核有无利用预提费用账户截留利润情况。
  5.审核预提费用是否存在异常,并查明原因,作出正确处理。
  (十三)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的审核
  1.获取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一致。
  2.对本年内增加的借款/长期应付项目,应审核借款合同、协议、融资租赁合同、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合同或董事会会议纪要,以确认其真实性,确认各项目借款、长期应付款是否为经营活动所需,进而确认其相应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3.必要时,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通过函证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4.审核短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汇率使用是否正确,汇兑损益的计算是否正确。
  5.审核关联企业之间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十四)其他流动负债的审核
  1.其他流动负债审核的范围包括:其他应付款、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付股利等科目。
  2.其他应付款的审核。
  (1)获取决算日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相核对。
  (2)判断选择较大和异常的明细账户余额,审核其原始凭证并函证或追查至下一年度的明细账,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
  (3)审核下年度初(若干天)的付款事项,确定有无未入账的负债。
  (4)审核明细账及对应账户并追查至原始凭证,确认该账户核算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范围,是否对相关项目按税法规定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对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作出正确处理。
  3.应付福利费的审核。
  (1)根据明细账,获取应付福利费变动表并与总账、报表核对。
  (2)按税法规定核实工资总额,确认税前扣除的福利费金额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4.应付工资的审核。
  (1)结合工资薪金费用的审核,确认应付工资金额的准确性。
  (2)核实月后支付情况和是否存在期末余额冲回的情况,确认税前列支的工资薪金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5.应付股利的审核。
  (1)获取应付股利明细账,与总账、报表相核对。
  (2)审核董事会有关利润分配的方案,结合有关账户、报表,确定股利的提取是否正确。
  (3)审核股利的列支金额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十五)实收资本的审核
  1.获取实收资本明细表,与有关明细账、总账相核对。确认实收资本期初余额、增减变动、期末余额。
  2.审核实收资本的形成与增减变动情况,确认各项目涉税事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相应作出税务处理。
  (十六)资本公积金的审核
  1.获取资本公积金明细表,与有关明细账、总账相核对。确认各类公积金的期初余额、增减变动、期末余额。
  2.审核资本公积金的形式与增减变动情况,确认各项目涉税事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相应作出税务处理。
  
五、纳税调整的审核

(一)纳税调增项目的审核
  1.工资薪金支出的审核。
  (1)工资薪金支出的审核范围包括:基本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核实工资薪金费用明细表所列的员工是否与本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或劳务合同。
  (3)获取工资薪金费用明细表,并与相关的明细账和总账核对。
  (4)将直接人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账户中的工薪费用入账数或工资分配表进行核对,并审核工薪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审核按税法规定不作为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并对下列已列入工资薪金支出的进行纳税调整。
  ①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②根据国家或省级政府的规定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性缴款。
  ③从已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项福利支出(包括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路费等)。
  ④各项劳动保护支出。
  ⑤雇员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⑥雇员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各项支出。
  ⑦独生子女补贴。
  ⑧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⑨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
  (6)企业工资薪金的支出按税法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的,其工资薪金的审核涉及下列事项:
  ①审核是否符合有关税法规定适用范围和条件,并获取相关的文件和证明材料;
  ②审核企业适用该项税收规定的正确性,并确认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
  (7)审核中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时,审核出的问题应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2.职工福利费等三项经费的审核。
  (1)审核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列支的金额是否正确,并作出相应税务处理。
  (2)审核工会经费税前扣除是否取得专用收据。
  3.利息支出的审核。
  (1)评价利息支出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利息支出分析表,并与明细账核对。
  (3)审核所有付息项目,核实其债务的性质、产生的原因、用途,确认付息债务项目的真实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4)分析比较企业计算利息支出的利率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的差异,确认利息支出计价的合理性。应特别关注:
  ①涉及关联公司之间融资所支付的利率是否超过没有关联关系的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
  ②非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否高于金融机构同类业务利率;
  ③境内贷款利率是否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利率。
  (5)分析所有利息支出项目其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的差异,审核各项利息支出是否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4.业务招待费的审核。
  (1)评价业务招待费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抽查业务招待费金额较大的项目,追查支出原始凭证及货币资金账簿和会计记录,分析支出的项目、内容、用途、数量和金额,审核其是否与企业的业务有关。
  (3)结合其他费用项目的审核,核实是否将业务招待费性质的项目,列入其他费用科目。
  (4)结合收入项目审核,核实业务招待费是否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并验证列支限额计算的准确性。
  (5)审核企业申报扣除业务招待费提供的凭证或资料是否有效、齐全,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范围及有关要求。
  5.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核。
  (1)评价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核对期初余额并验算计提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
  (3)审核纳税人的固定资产计价是否正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依据、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的折旧金额是否准确。特别关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的差异,逐项审核是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6.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的审核。
  (l)获取无形资产明细表,与有关账户、报表相核对,审核年初余额与上年度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2)审核各项资产的应计摊销额是否符合合同、协议和税法有关规定的年限,计算是否正确,是否与上年一致,改变摊销政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已经税务机关批准。
  (3)审核无形资产的转让是转让所有权还是使用权,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因有效期、受益期提前结束而需转销的情况。
  (4)审核企业无形资产成本计价及摊销的依据、范围、方法是否按有关规定执行,计价及摊销金额是否准确。特别关注该项目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的差异,审核是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7.广告费支出的审核。
  (1)评价广告费支出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抽查广告费金额较大的项目,追查支出原始凭证及货币资金账簿和会计记录,分析支出的项目内容、用途、数量和金额,审核其是否与企业的业务有关。
  (3)审核企业列支的广告费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验证税前扣除金额计算的准确性。
  8.业务宣传费的审核。
  (1)评价业务宣传费支出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抽查业务宣传费金额较大的项目,追查支出原始凭证及货币资金账簿和会计记录,分析支出的项目内容、用途、数量和金额,审核其是否与企业的业务有关。
  (3)审核企业列支的宣传费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验证税前扣除金额计算的准确性。
  9.销售佣金的审核。
  (1)审核企业发生的佣金的凭证或资料是否有效、齐全。
  (2)审核支付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条件。
  (3)审核支付的佣金的金额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验证税前列支的销售佣金计算的准确性。
  10.投资转让净损失的审核。
  审核企业股权投资转让净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是否符合税法有关规定,计算的金额是否准确。
  11.坏账损失、坏账准备金的审核。
  (1)根据备抵法和直接摊销法的不同特点确定审核重点,注意企业坏账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2)采用提取坏账准备列支方式的,实施如下审核程序:
  ①审核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及比例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②复核坏账准备金计算书,验证补提基数是否与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和非购销活动引起的应收债权)期末余额相一致,提取率适用是否正确,当期坏账准备计算是否准确。
  ③结合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和非购销活动引起的应收债权)和货币资金项目,审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是否冲减坏账准备。对于超过上一年计提的坏账准备部分,是否作为当期损失列支,少于上一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计入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④结合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和非购销活动引起的应收债权)和货币资金项目,审核收回的坏账损失是否冲转有关成本费用,并相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3)采用直接列支方式的,实施如下审核程序:
  ①结合应收账款项目,逐笔审核坏账损失的原因及有关证明资料,计算金额的准确性。分析坏账发生的合理性,并确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
  ②属于债务人破产或死亡发生的坏账,应特别关注所获得财产或遗产清偿是否冲转管理费用。
  ③结合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项目,审核收回的坏账损失是否按规定冲转有关成本费用,并相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4)结合应收账款审核中的账龄分析,审核决算日后仍未收到货款的长期未清应收账款,判断坏账损失的合理性。
  (5)必要时,向债务人或有关部门函证坏账发生的原因,进一步验证坏账损失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2.资产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审核。
  (1)获取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余额核对相符。
  (2)查明损溢原因,审核转销的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按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报批财产损失。
  (3)注意残料回收是否冲减相关损失,有无记入其他账户减少应税所得的情况。
  (4)审核是否存在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账的待处理资产损溢,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13.上缴管理费的审核。
  (1)审核企业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各类文件、证明材料、凭证是否有效、齐全,计算税前扣除的金额是否准确。
  (2)审核企业支付给主管部门的管理费支付的比例和限额,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税前扣除的金额是否准确。
  (3)审核企业是否存在提取上缴管理费后不上交的情况。
  14.各类社会保障性缴款的审核。
  (1)获取投保财产及保险费分析表,并与有关固定资产及保险费明细账核对。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